作者 | Talk君
大家好,我是talk君
前一阵,南昌一名31岁的年轻人像往常一样戴着耳机沉浸在游戏世界里,突然,他发现自己什么也听不见了。
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 突发性耳聋,最终不得不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。这并非孤例,在耳鼻喉科诊室,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因长期戴耳机导致的听力损伤前来就诊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发布的数据令人震惊: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(12~35岁) 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,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。
危险边缘:你的耳机音量超标了吗?
贵阳铭仁耳鼻喉医院专家郑绪亮主任指出:
“当音量超过85分贝,相当于繁忙城市交通的噪音水平,持续使用超过8小时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。”
但现实情况更令人担忧:
很多年轻人习惯将耳机音量调至 100分贝以上(相当于电锯工作声)
在这种音量下:15分钟 就可能造成暂时性听力损伤,1小时 就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
更可怕的是,在地铁、公交等嘈杂环境中,人们为了听清内容会不自觉调高音量,这实际上是在 加倍伤害耳朵。
每天一小时,多久会聋?
根据资料显示:长期每天使用手机超一小时且音量高,几天可能就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,尤其对年轻人和青少年,其耳朵处于发育阶段,过度使用耳机危害更明显。
欧盟调查报告指出:如果 每天超过89分贝音量听音乐,时长达一小时,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。
全科医生梁迅解释道:
“每天戴耳机超过3小时,听力下降的风险会增加30%。如果戴耳机时间超过1小时且音量超过60分贝,就相当于让毛细胞在‘加班’。”
不可逆转的伤害:毛细胞的死亡真相
我们的耳朵里有一种珍贵的细胞——耳蜗毛细胞,它们负责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。
这些细胞有两大致命特点:
1.极其敏感,容易受到高强度声音的损害
2.数量有限,一旦死亡就不可再生
耳机传声时,耳膜距离耳机振动片很近,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,声压就会直接进入耳内,集中传到很薄的鼓膜上,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。
这种直接的声波冲击会使毛细胞过度工作,最终导致它们“过劳死”。
听力受损的红色警报:别忽视这些信号
听力损伤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当你的耳朵出现以下症状时,它正在向你求救:
耳鸣(耳朵里有嗡嗡、嘶嘶声)
听不清高频声音(如鸟叫声、手机铃声)
需要调高电视音量
在嘈杂环境中听不清对话
耳朵有闷胀感
一旦出现这些症状,说明听力已经受到损害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,这种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。
多重威胁:耳机带来的不只是听力损失
1. 耳道感染:耳机对耳道口的压迫可能导致耳道口缺血,发生炎症。长时间佩戴使耳道内潮湿闷热,利于细菌滋生;
2. 耳垢栓塞:入耳式耳机阻碍耳垢正常排出,刺激腺体分泌增多,可能形成栓塞,引发不适与感染;
3. 精神健康损害:长时间戴耳机可能会让人错过生活中的声音和交流,影响社交能力,长期以往可能对精神上、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;
4. 全身健康问题:长期高分贝暴露不仅伤耳,还可能诱发高血压、睡眠障碍甚至认知问题,成为全身健康的“隐形威胁”。
科学用耳:保护听力的黄金法则
1. 坚守“60-60”原则
专家建议: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~4小时,未成年人不能超过2小时。
每次佩戴耳机30~40分钟后,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。
2. 选择合适的耳机
优先选择降噪耳机,减少环境噪音干扰,避免因环境嘈杂而调大音量
避免长期使用入耳式耳机,头戴式耳机相对更安全
如果必须使用入耳式耳机,要选择材质柔软、尺寸合适的
3. 定期检查听力
建议长期使用耳机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。就像体检一样,听力检查也应该成为常规健康管理的一部分。
听力康复:亡羊补牢为时未晚
如果已经出现听力问题,请立即停止使用耳机,让耳朵充分休息。
轻度的听觉疲劳,在停止使用耳机、休息1~2天后,症状会有所缓解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,甚至加重,要尽快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。
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,如果治疗及时,治愈率可以达到60%~70%,拖延3个月以上就可能造成永久性耳聋。
听力一旦受损,很难完全恢复。从现在开始,改变不良的用耳习惯,让我们的耳朵能一直健康地聆听这个世界的美好声音。
珍惜听力,从今天放下过量的耳机使用开始。
对此你怎么看?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~
- END -
原标题:《每天戴1小时耳机,多久会聋?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