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张掖:新冠疫情“白肺”病人增多 医院CT检查人数剧增
首先得说,为什么润喉糖作用有限。
大多数润喉糖的主要成分是糖和一些薄荷、草本提取物,这些确实能让喉咙暂时清凉,减少不适。
但这种效果往往只能维持十几分钟,等糖融化了,疼痛感又回来。
更重要的是,过量吃润喉糖可能带来副作用。
含糖量高,容易导致龋齿和血糖波动。
研究显示,长期大量吃润喉糖的人,蛀牙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约30%。
而且对于糖尿病患者,更是增加了血糖控制的负担。
换句话说,润喉糖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,而不是医学上的解决办法。
咽炎的真正原因比较复杂。
急性咽炎往往和病毒感染有关,比如感冒、流感。
慢性咽炎则更多与长期刺激相关,比如抽烟、喝酒、空气干燥、过度用嗓、反流性胃炎等。
数据显示,长期抽烟的人,咽炎发生率比不抽烟的人高出2到3倍。
再比如长期处在空气污染环境里,灰尘、粉尘刺激咽喉,炎症自然难以恢复。
很多老师、销售员因为职业用嗓频繁,慢性咽炎的比例也很高。
笔者认为,如果这些根本原因不解决,就算每天含十颗润喉糖,也只是反复循环。
那么,真正靠谱的办法有哪些?
首先就是改善生活方式。
这是所有医生都会强调的。
戒烟限酒是第一步,烟雾和酒精对咽喉的损伤极大。
研究明确指出,吸烟者咽喉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10倍,而慢性咽炎就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。
再者,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很关键,尤其是秋冬季节,开暖气后空气干燥,咽喉更容易发炎。
使用加湿器,或在室内放一盆清水,都能改善环境湿度。
还有,少吃辛辣刺激食物,避免过度熬夜。
这些听上去老生常谈,但真的能减少咽炎反复。
其次就是注意声带和咽喉的保护。
很多人平时喜欢大声喊叫,或者长时间讲话,这些都会让咽喉处于紧张状态,加重炎症。
医生建议,讲话时尽量轻声,避免长时间持续讲话,必要时可以喝口温水润润喉。
研究表明,保持嗓音合理使用的人群,慢性咽炎的发生率比嗓音过度使用的人低约40%。
尤其是教师群体,养成每讲一段时间休息片刻的习惯,可以显著降低咽喉不适。
换句话说,嗓子也是需要休息的器官,不能一直透支。
再者,科学用药比盲目含润喉糖更靠谱。
急性咽炎大多是病毒感染,不需要抗生素,保持充足休息,多喝水就能好转。
若有明显细菌感染迹象,比如高热、脓性分泌物,才需要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。
慢性咽炎则更多需要对症处理,比如含漱液、雾化吸入等。
有研究显示,使用含有抗炎成分的含漱液,坚持一到两周,可以明显缓解咽炎症状,比单纯含润喉糖效果更好。
而且,医生有时候会建议使用抑酸药物,因为胃食管反流也是导致咽炎的重要因素。
笔者看来,这些方法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凉爽感,但真正能减少炎症反复。
同时,还要注意增强免疫力。
咽炎之所以容易反复,一个重要原因是身体抵抗力下降。
规律运动、均衡饮食、保证睡眠,能让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状态。
数据显示,每周坚持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的人,呼吸道感染和咽炎的发生率比久坐人群低30%以上。
特别是老年人,如果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咽炎会少很多。
相反,熬夜、过劳、饮食不规律,都会让咽喉成为“薄弱环节”。
换句话说,增强免疫才是防止咽炎的根本办法。
在笔者看来,咽炎是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。
很多人总觉得“忍忍就过去了”,结果就是反复发作,时间一长,甚至会发展成声带小结、喉炎等问题。
更严重的情况下,长期慢性咽炎还可能增加咽喉部肿瘤的风险。
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,超过70%的咽喉癌患者有长期慢性咽炎或长期刺激的病史。
总而言之,咽炎不只是小毛病,而是身体在提醒生活方式需要调整。
当然,也不能因噎废食。
润喉糖不是完全没用,在短期缓解、需要临时讲话的时候,它确实能带来一点帮助。
但千万不能依赖它来治疗咽炎。
真正靠谱的还是戒烟限酒、改善环境、合理用药、增强免疫。
尤其是那些长期咽喉不适的人,更要去医院做个喉镜检查,排除严重疾病。
毕竟,早发现早处理,总比拖到严重才着急要强得多。
最后要提醒,咽炎虽然常见,但绝对不该忽视。
含润喉糖只能算暂时安慰,想要真正改善,还是要从生活习惯和科学治疗下手。
换句话说,别只盯着嘴里的一块糖,而要关注整个身体的健康。
只要方法得当,大多数咽炎都能控制,不至于反复困扰。
总的来说,能从今天开始改变习惯,就是对嗓子最好的保护。
参考资料
[1]陈霞,赵雪.咽炎患者的“全生态修复计划”:黏膜屏障的重建[J].科学生活,2025.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